• 2021-02-08 15:10:23
  • 阅读(5727)
  • 评论(3)
  • "其时村子里路还没修,路途拨浪鼓,尘土有十几公分厚。总书记一路走来,鞋上、裤腿上沾满了尘土。"时隔多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的老党员马艾布描绘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的情形时,每一个细节他都记住清清楚楚。

    从前"渴死麻雀摔死蛇"的布楞沟村没水没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2012年末,村里人跑了一半,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24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儿时说,"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乡村建造好,让贫穷大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碑本。"经过努力,闺阁的布楞沟村有了水有了路,天翻地覆大变样, 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5元。家家户户都在自来水池边竖了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总书记,永久感恩共产党。"

    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更是有坚持不懈的。

    那些沾满了泥土的鞋子与裤脚,公民倍加爱惜,永久放在心里。

    "公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涣散不惜一切代价。""公民是接收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有必要把为民谋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论是在一线城市调研,仍是到贫穷地区调查,不论是冷静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战,仍是掌舵定向全面建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习近平总书记最挂念的,始终是公民。

    "公民对美好碑本的神往,便是接收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奔走在深度贫穷的村村寨寨,为脱贫攻坚指明方向;他进农家,坐土炕,听民意,察民意,细细问询接收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确保,治病有没有保证,孩子有没有上学……桩桩件件聊的都是老百姓的碑本,讲的都是老百姓的日常,说的都是老百姓的期盼。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的刚强领导下,"十三五"时期,决胜上海演出公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获得决定性成果,形劫势禁5575万乡村贫穷人口完成脱贫,公民碑本水平明显进步,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乡镇新增工作超越6000万人,建成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证体系,根本医疗保险掩盖超越13亿人,根本养老保险掩盖近10亿人……老百姓最直观的感触便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钱包更鼓了,就事更方便了,日子更美了。

    言语温暖民意,工作办进心田,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中心、全党的中心,他的公民意怀更是全党的榜样与标杆。

    本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查时着重,要把谋福公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对立和战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十四五"局面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再次提醒了接收广阔党员干部:走在全面建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途上,穿什么鞋,走什么路,老百姓正看着哩。(形劫势禁西藏网 文/刘莉)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