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16 09:49:06
  • 阅读(13173)
  • 评论(12)
  • 德国柏多文村的自营农场商铺。

    本报记者 李 强摄

    一些国外村庄,依托天然的生态优势,推进构成完善的生态农产品出产和出售系统,既有用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又完成了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

    德国柏多文村——

    规模化品牌运营取得商场高度认可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强

    从柏林开车一路向北大约70多公里,便是德国出名的生态农业村——柏多文。刚到村口,首要映入眼帘的是"柏多文生态村"的大招牌,周围便是顾客盈门的农场商铺,出售柏多文村自产的农产品。每天,印着"柏多文生态村"字样的冷藏卡车,都会将新鲜牛奶、奶酪、蔬菜等绿色农产品运到柏林、勃兰登堡州等地的有机超市里。

    在农场商铺左边不到50米处是村里的奶牛场,在商铺门口乃至能够听到牛叫声。这儿,每头牛的饲养,都要契合德国有机农业认证安排德米特的出产要求和严厉规范。经过这一权威认证,大幅提高了柏多文农产品的品牌溢价,并使其主动取得欧盟的商场准入资历。

    农场主苏珊妮·波因克介绍,依照德米特的要求,柏多文牛奶一切出产环节都有必要完成全有机,而且许多出产质料都要自产。如有机牛饲料有必要有至少50%来自自有农场,有机肥料则有必要100%自产。栽培痛经怎么办缓解疼痛作物留下的叶子和禾苗,以及牧草和青贮饲料,可供550余头奶牛食用,而牛粪以及青贮饲料渗出液等,又成为农作物的生态肥料,由此构成生态循环。

    紧邻农场商铺右侧的,是村里的乳品加工厂,奶产品从挤奶到摆上货架,全程耗时不过几个小时。这不光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也削减了长途运输质料带来的污染排放。

    因为本钱投入较高,柏多文自产牛奶比一般超市牛奶要贵一倍。但是,凭仗新鲜优秀的质量和契合环保理念的出产办法,柏多文自产牛奶赢得了商场的高度认可。"柏多文生态村"品牌发言人弗朗奇斯卡·鲁彻介绍说,现在每周固定订户就超越了4000户,产品求过于供。

    为了更契合环保运营理念,柏多文上一年还出资修建了新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使乳品加工厂和奶牛场的自供清洁动力比到达50%以上,本年还方案在农场商铺外增设太阳能充电桩。据测算,该村每年可因而削减400吨二氧化碳排放。

    得益于出色的生态资源,在绿色农产品产销之外,生态农业观赏也成为柏多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夏天的农庄节是柏多文的盛事,许多游客景仰前来,观赏奶牛场和苗圃场,品味农家菜和有机咖啡,展开户外运动和野营……经过多种项目领会接近天然的绿色日子。

    在柏多文村的官网上,一系列奖项引人瞩目:德国联邦生态农业奖、德国联邦有机演示农场、德国商品检验基金会最佳牛奶评测奖、勃兰登堡出色原奶质量奖……自上世纪80年代,跟着德国民众对高质量农产品和环境保护的诉求日益添加,柏多文即敞开生态农业展开之路。1991年,柏多文注册成立了团体农业企业,将自产的绿色产品一致以"柏多文生态村"品牌对外出售。经过30年展开,企业现有110余名固定雇员和25名时节工人,运营着1240多公顷生态农地,出产80余种绿色农产品。

    这也是德国生态农业常见的展开形式,即经过大型农场和企业展开规模化品牌运营,带动整个村庄的生态工业。柏多文成功的生态农业运营,也离不开欧盟和德国政府的资金与方针支撑。在奶牛场入口处,一块介绍牌上写道:"咱们正从欧洲农业村庄展开基金(EAFRD)取得以下项意图资金:置办移动鸡舍、奶牛计步器和秸秆切碎机。"德国政府和各州财务系统每年给予生态农业用地的补助为每公顷500至600欧元,而一般农业用地每公顷只要300欧元,各类生态农业评奖也会给予奖金。一起,银行会对展开生态农业的村庄和企业供给优惠借款。

    近年来,正是在商场需求和方针支撑双轮驱动下,像柏多文这样的生态农庄稳步添加。依据德国有机食物职业协会数据,从2010年至2019年,德国生态农庄的数量翻了近一倍,现在已达4.2万余个。德国政府估计,到2030年,20%的德国农业用地都将从事生态农业运营。

    (本报柏林电)

    南非海维尔德村——

    工业经济与产区保护并行展开

    本报驻南非记者 邹 松

    南非出产一种一起的饮品——"博士茶"。这种地舆标志产品以一种豆科灌木的针叶为质料,只在开普敦西北约300公里的塞德博格区域规模化栽培。在工业化带动下,南非的这一"土特产"已行销30多个国家和区域,产值超越3亿兰特(约合1.3亿元人民币),探究出一条工业经济与产区保护并行的展开之路。

    海维尔德村原本是塞德博格区域一个贫穷村庄。近20年来,规模化展开"博士茶"工业使这儿逐渐摆脱了贫穷。据海维尔德村乡民介绍,本地人饮用"博士茶"有上百年前史,但此前从未专门栽培,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草药"来定时采摘。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将"博士茶"认定为有机饮品,相关农业安排开端派专人规划"博士茶"栽培基地,向农人供给规模化栽培教导。村里未作业人口大都参与了栽培队伍。调查报告显现,在引进有机肥料、会集栽培、联合收割及暴晒等办法下,海维尔德村"博士茶"质料年产值从2000年之前的200公斤,展开到现在的2吨,人均年收入增加至15万兰特(约合6.7万元人民币)。

    南非"博士茶"成长区域的年降水量需求坚持在380—650毫米,土壤呈弱酸性。从种苗移植算起,"博士茶"针叶需求18个月才干老练,收成两三次之后,土地有必要再次翻耕,距离5年后才可再次栽培。一起的成长环境、植物特点以及经济价值,决议了南非"博士茶"原产地有必要得到特别保护,才干坚持该工业的可继续展开。多年来,南非政府、世界相关安排以及各类职业安排相继参与"博士茶"保护的队伍,以多种方针、法规和实践推进原产地的生态系统保护。

    2010年起,塞德博格区域引进鼓舞农产品产地可继续展开的"世界优质认证"系统。这一认证系统要求"博士茶"全工业链做到"更好的栽培办法""更好的环境关心""更好的收入支撑"等多个优化条件,才干在终究的"博士茶"产品上印有"世界优质认证"标签,以此取得世界商场认可。依照"世界优质认证"系统办理办法,海维尔德村"博士茶"栽培户要对用地功率、上肥办理、土壤退化程度等多项目标进行量化记载。刚开端,部分栽培户不理解这种做法,但跟着时刻推移,越来越多栽培户领会到了精细化生态办理的优点。"新的办理办法要求咱们做许多回忆性记载,经过统计数据来不断纠正以往的栽培办法,在保护生态的一起,极大提高了出产功率。"栽培户尼克拉斯养尊处优。

    与塞德博格区域的上百家"博士茶"栽培户相同,海维尔德村也签署了"‘博士茶’和生物多样性建议"。该建议要求当地在展开工业的一起遵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准则,比方农户不得恣意扩展"博士茶"栽培用地,有改变栽培地需求的有必要申报,一起让步相同面积的土地列入生物保护区规模等。

    海维尔德村乡民库其尔说:"之前整个区域的乡民寓居得很涣散,我们都只在乎自己家的栽培园。现在,‘博士茶’成为整个区域一起的工业,我们都要为区域的久远展开贡献力量。"现在,产区的人都认识到,"博士茶"的植株仅仅塞德博格区域杂乱植物群落中的一种,不能为了经济收益无节制地扩展栽培面积和产值,坚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尽力,有利于"博士茶"这种宝贵的植物一向延续下去。

    现在,南非"博士茶"工业已具有450多家出产企业,长时刻用工超越5000人,年产值的一半用于出口。经过一系列生态保护办法,南非在开释"博士茶"工业经济效益的一起,建立起可继续的工业展开形式,为当地经济注入持久生机。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韩国文堂里村——

    经济展开让更多年轻人挑选返乡作业

    本报驻韩国记者 张 悦

    坐落韩国忠清南道的文堂里村,以其"鸭稻共作"的生态形式,成为韩国农业可继续展开的模范村庄之一。

    "鸭稻共作",望文生义,是将鸭子圈养在稻田里完成二者调和共生:鸭子以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为食,完成为水稻天然除草、除虫的意图,而鸭子的粪便又能够成为水稻的肥料。鸭子在稻田里游动还能激起水稻成长环境的生机。经过"鸭稻共作"的形式,文堂里的农田不只无需打农药、施化肥,还节省了除草除虫的人力,降低了农人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出产功率。

    近年来,在"鸭稻共作"的根底上,文堂里农户又探究出水稻与田螺一起种养等生态农业新形式。和"鸭稻共作"相似,这一形式完成了水稻和田螺在成长进程中的互利共生。田螺不需求额定饲料喂食,有用降低了饲养本钱和难度。为了表现对生态农业的鼓舞和支撑,韩国农业协会和相关企业提早和稻米出产者签定出售合同,保证出售途径疏通。

    文堂里在探究生态农业展开形式的一起,还建立了大米从出产加工到包装出售的一体化运营系统,并经过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开辟生态农产品的出售途径。

    文堂里还重视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鸭米秋收共享节"是这儿每年都举行的品牌活动。该活动以"鸭稻共作"的生态形式为主题,让城市居民在参与农活中领会回归天然的趣味,深化了解生态农业。现在,以生态农业出名的文堂里每年都招引上万名游客前来观赏。城市居民不只能够购买绿色农产品,还能够参与放养鸭子、收割农作物、黑米染色、秋季抓蚂蚱、天然食物制造等五光十色的村庄领会活动。

    在坐落文堂里的洪城环境农业教育馆,人们不只能了解到文堂里生态农业的展开进程,还有时机倾听农业专家的讲座。"教育馆展示着先人们的日子相貌和才智,让城市居民和年轻一代对环境和农业有更深化的了解,培育他们对故土和土地的酷爱。"韩国亲环境农产物责任自助金办理委员会委员长、洪城环境农业教育馆参谋朱亨鲁告知本报记者。

    2000年,文堂里拟定了"21世纪文堂里展开百年方案",进一步清晰了未来展开方向,即以生态农业为根底,经过打造具有特征的专业出产系统保证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拓宽收入来历。一起,进一步提高农业教育水平,促进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可继续展开,建造资源节约型生态村庄。

    2014年,文堂里地点的洪城郡区域被确定为韩国首个有机农业特区。朱亨鲁养尊处优,现在文堂里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户年均收入约为3000万至50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2韩元),不低于城市作业的白领。经济展开了,文堂里逐渐建立起愈加完善的配套设备。"与其他村子比较,文堂里年轻人的份额要高许多。因为生态村庄建造带来的价值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挑选返乡作业,在田间地头完成人生价值。"朱亨鲁说。

    (本报首尔电)

    泰国班帕南岩村——

    出色生态环境为增收致富供给根底

    本报驻泰国记者 赵益普

    泰国东北部黎府是该国重要的甘蔗产地,而黎府农欣县班帕南岩村更是因出产优质上乘的甘蔗而出名。这儿空气新鲜,绿莹莹的甘蔗地在群山映衬下,宛如一幅山水画。

    1月末正值甘蔗收成的时节,班帕南岩村乡民呵伦正带着家人在地里收割甘蔗。"种甘蔗这些年,咱们家买了1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日子来历首要就靠它!"呵伦家种了5莱(0.8公顷)甘蔗地,每年收成甘蔗60—80吨,依照每吨1500泰铢(1泰铢约合0.22元人民币)的价格核算,一年一季的甘蔗年收入大约有10万泰铢。

    班帕南岩村四面环山,"帕"在当当地言中是"山石"的意思。1964年,15位农人作为第一批住户来到班帕南岩,在此栽培水稻和玉米。很长时刻以来,该村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上世纪90年代,班帕南岩村乡民量体裁衣,开端广泛栽培甘蔗。

    "这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适合种甘蔗。"班帕南岩村村长谭亚拉告知记者,地处山区的班帕南岩村,昼夜温差大、降水足够。村里现在120户人家,简直每家都栽培了甘蔗。

    "优质的甘蔗添加了当地人的收入,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泰国东北部有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招引很多游客前来观赏。"泰国旅行局黎府分局局长谭娜万·卡西告知记者,班帕南岩村因而成为黎府仅有的两个当选泰国"一村一品"的村庄之一。

    农欣县社区展开处主任辛哈蓬告知记者,曾经在收割结束后,蔗农往往就地燃烧甘蔗叶和根。后来,在政府引导下,蔗农将甘蔗叶破坏还田,作为下一季甘蔗栽培的有机肥料,这既避免了燃烧形成的空气污染,也大幅提高了土壤的生机。泰国政府为施行甘蔗叶破坏还田的农户供给每吨鲜甘蔗92泰铢的生态补偿。据辛哈蓬介绍,现在,当地人现已遍及认识到,正是出色的生态环境才为展开甘蔗工业、完成增收致富供给根底。

    甘蔗成长需水量很大,对灌溉提出了很高要求。以往班帕南岩村一向运用传统漫灌办法,灌溉功率低,极易形成对水资源的糟蹋。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支撑下,越来越多的乡民购买滴灌喷头和雾化灌溉喷头,还在村里修建了蓄水池,将旱季的雨水搜集起来留下旱季运用。在黎府皇家大学的建议下,部分乡民也开端测验运用太阳能电板来驱动灌溉系统。这些做法有用提高了甘蔗工业展开的节能环保水平,保证灌溉功率最大化。

    黎府等泰国东北部区域是泰国甘蔗渣发电厂的首要散布地。在泰国政府召唤下,当地测验开发甘蔗渣发电技能,在扩展蔗农赢利的一起,也提高了生态效益。2020年12月31日,泰国动力部宣告将在2021年加大出资,加快推进沼气发电和生物发电项目,其间甘蔗渣全年发电量估计将达75兆瓦。这对以班帕南岩为代表的"甘蔗村"无疑是一项利好音讯。

    近年来,泰国政府在甘蔗产区不断发掘当地的旅行资源,一起推行甘蔗出产乙醇、发电等技能,让生态农业发明更大经济效益,促进农人增收。

    (本报黎府电)

    版式规划:蔡华伟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2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