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带娃两周,依照既定的分工,哥哥越来越知道每天要干什么,最大的前进就是会自己吃饭了,哪怕是咱们拿着家法放在桌子上"要挟"所得的成果,我也觉得小有成就了……
当你看到俞女士制造的这张成都高铁学校分工表,
你很可能会有一番慨叹——
养个孩子真不容易啊。
图说:俞女士独立带娃两周的慨叹。
宁波的俞女士家住东部新城,有一儿一女,儿子上幼儿园托班,女儿一岁半不到。
夫妻俩都要上班,儿子带在身边,女儿则交由乡间的爷爷奶奶。
俞女士做的这张表格,能够用"精细化"来描述,有具体的使命清单,包含孩子学习了哪些新单词、投篮几回、发脾气了吗……
而"父母少看手机,多陪同"这句话更是戳中了当下许多家庭的"痛点"。
这张表格是俞女士制造的,用心良苦。
为什么要做这张表格?记者联系上俞女士,请她谈了谈主意,以下是她的自述——
老人家对孩子一般都比较宠,孩子也会有认识,感觉自己抱了棵大树,对父母的话不是那么百依百顺了。
眼看着儿子立刻要上幼儿园了,两周前,我跟妈妈提议,让我自己独立带儿子,先试一段时刻,真实坚持不下去再找她协助。
我以为,好的日子和学习习气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趁早建立。
有了好的习气,我的女儿今后跟着哥哥一起也会跟着学,它会有一个带动效果。并且大人也跟着省心,不至于今后上小学了手忙脚乱。
这张表格是我自己做的,贴在冰箱上,每天一换。时刻跨度从早上7点至晚上9点,都做了规划。
傍边,我和孩子爸爸各有分工,在育儿这件事上,爸爸不能当"甩手掌柜",一起参加能够培育亲子关系。
我和他爸爸都是"手机控",曾经回家爱看手机,觉得无聊就会拿出手机来看一看,看到大人玩手机,孩子就会凑过来。
咱们也认识到这样很欠好,包含身边看到不少小孩,常常抱着大人的手机打游戏。
我跟他爸爸特别约好"少看手机",并写在了纸上,这是自我束缚和监督。每天下班,咱们都把手机放在茶几上,除了有必要的作业业务外,尽可能不去碰。
除了学习新词,咱们还要求儿子每天玩投篮,投篮有个向上的动作,这是对他身体上的训练。
别的,咱们家就客厅装了一台电视,外婆过来带孩子时,比较喜爱看战役剧,咱们自己很少看,会给孩子看下动画片,但会操控时刻。
尽管坚持的时刻不算长,但一些改变正在发作:儿子学会了自己吃饭和刷牙;咱们的功率也提高了,每天能在8点10分出门,赶到单位吃上早饭。
俞女士通知记者,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她有决心坚持下去。
图说:俞女士家的"家法",孩子的爷爷奶奶当年用过。
至于遇到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俞女士说,他们有"家法"——竹便条。这是爷爷奶奶传下来的,从小在孩子爸爸身上发挥过,听说效果显著。当然,家里人以口头教育为主,到现在一次都没有用过。
俞女士将这张表格发到朋友圈后,一会儿火了,收到一堆点赞。但她说这仅仅一次测验,意图是协助孩子建立一个杰出的习气。
原标题:
宁波二胎夫妻晒出一张"分工表" 朋友圈炸锅:太拼了!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