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6-29 17:10:26
  • 阅读(2503)
  • 评论(12)
  • 原标题:档案君 “西行漫记”:求真理救我国

    1919年3月15日,上海。 

    一群人从静安寺路51号高楼中走了出来。 

    大部分是青年人,有说有笑者不少,也有一些人眼圈微红。还有些年长的先生,不时对身边的青年吩咐些什么。 

    他们都是全球我国学生会的成员。咱们刚刚完毕了欢送会。很快,八十多名青年行将踏上赴法留学之路。世人依依惜别,在楼外照了一张大合影。 

    据考证,毛泽东参加了这次欢送会,并与咱们一同合影留念。 

    众所周知,毛泽东从未出国留学。那么,他为何会呈现在这儿? 

    开眼看国际

    毛泽东为给湖南籍留学生送别而来。 

    事实上,还不止是送别。 

    毛泽东与其间许多湖南籍留学生有极深的根由。 

    十月革新后,毛泽东、蔡和森等在1918年4月建议了“新民学会”。在我国共产党树立前,这个影响极大的革新集体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中心安排。 

    从北大杨昌济教授处得知有人建议留法勤工俭学后,毛泽东等以为,通过留法,能够直接研讨西欧工运经历,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是个好机会。所以,毛泽东、蔡和森等活跃安排,为很多湖南青年留法进行预备。当年8月,毛泽东决然带领20多位湘籍学生赴京。到京后,这位“领队”忙着为同学们联络处理住宿、学习及赴法经费等问题。 

    能够说,许多湖南同学得以顺畅留法,离不开“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等的协助。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一个风趣的问题是,蔡和森等人安排协调之余,自己也挑选了出国留学。而手握经费、多方奔波的毛泽东,为何没有出国留学去呢?    

    殊途而同归

    当年,毛泽东以为:“我觉得咱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讨些有用的学识,拿回来改造咱们的国家。一起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讨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倘若我把时刻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另一方面,新民学会建议人中,蔡和森、萧子升等都挑选了出国留学。两人都以为毛泽东是留在国内的最佳人选。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吾辈须有一二人驻此,自以兄在此间为最好内蒙古环保厕所”;萧子升也觉得毛泽东靠谱,以为“去法国的人需求有个牢靠的人在北京联络”。 

    第三,毛泽东支撑留学,但不建议都到法国一地去,应“散于国际遍地去调查,天南地北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 

    第四,毛泽东挂念他多病的母亲。其时毛母患病,由毛泽东两位舅父照顾。毛泽东曾专门致信感谢,并方案“如不能愈,到秋收之后,拟接到省会医治”。 

    因为多方面原因,毛泽东没有挑选留学。但关于那些自己前前后后付出了许多汗水、协助其走出国门寻觅真理的潇湘子弟,他是寄予了深沉希望的。为此,慨然前来为同路壮行,也就是道理中事了。 

    据统计,1919年至1920年间,20批次近2000论理学生在全球我国学生会的协助下赴法留学。从他们中,走出了包含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聂荣臻、李维汉等很多优异的共产党人。 

    留法时周恩来在巴黎居处门前留影

    西行求真理

    在毛泽东致力于探求国内状况的一起,一群有志青年在海外了解了工人阶级被压迫被役使的实际,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渐树立无产阶级国际观,进而成为树立我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达。 

    图为1921年春,张申府与天津醒悟社部分成员在法国巴黎合影。左起:张申府、陶尚钊、周恩来、张家俊、刘清扬(女)、李锡智(女) 

    1921年春,国内中共建议组决议在法国巴黎树立共产主义小组。时在法国的5位中共党员——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刘清扬、陈公培——组成了党的前期安排——旅法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5月,在几人的筹备下,我国少年共产党树立。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为宣扬委员,李维汉为安排委员。1923年2月,“少共”在巴黎举行暂年代表大会,更名“旅欧共青团”。其时,团安排是半揭穿的,而党安排是隐秘的,不揭穿活动。因而到1925年4月,《为孙中山先生去世告旅欧华人》一文宣布时才第一次呈现“我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我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的联名落款。 

    1924年在法国的共产党员合影。前排左4是周恩来,左1是聂荣臻,末排右2是邓小平

    其时,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等五花八门的思潮在我国青年包含海外留学生集体中众声喧闹,无所适从。周恩来、邓小平等旅法党员、团员就通过出刊与讲演,在异国他乡向我国旅欧留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维联合青年学生。 

    旅欧少共机关刊物:《少年》杂志。1922年8月至1923年末共出书13期

    1922年8月,旅欧少共兴办了机关刊物《少年》杂志。该刊以理论宣扬为主。据亲历者蔡畅回想:“《少年》刊物是轮番修改,邓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蜡版,李富春同志发行。有时是三日刊、二日刊、月刊,时刻不定。邓小平、李富春同志是白日做工,晚上搞党的作业,而周恩来同志则悉数脱产。” 

    《少年》杂志中的文章

    1924年头,为习惯国内完成国共合作新的革新局势要求,旅欧党、团安排决议联合兴办机关刊物《赤光》半月刊,《少年》停刊。 

    《赤光》杂志

    说起《赤光》,还有段关于邓小平的风趣典故。话说邓小平曾经是《赤光》修改部最年青的成员,他刻写的字黑大、整齐又隽秀,力透纸背,印刷明晰,装订简雅,世人对此拍案叫绝。那时分“小邓”常常左手捏着面包,右手操作印刷,获得了个“油印博士”的称谓。  

    邓小平在施耐德工厂的雇佣登记卡。上面是邓小平学名“邓希贤”的音译。工卡现存施耐德工厂资料室

    每当周末,周恩来等还到近郊的大学区、工厂区、华工区和勤工俭学学生集中地的小咖啡馆讲演,揭穿留学生中那些猖獗进犯马克思主义的反动分子的真面目,宣扬共产主义思维,引导旅欧学生争夺认知马克思主义。 

    陈延年、陈乔年二人是陈独秀的儿子。兄弟俩一度崇奉无政府主义。1920年头,两人来到法国勤工俭学,还成了无政府主义的工余社成员。后来通过斗争实践,在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热情协助下,总算扔掉了无政府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真实的革新科学,参加了旅欧我国共青团和共产党。陈延年、陈乔年先后在1927年、1928年勇敢牺牲。兄弟二人面临国民党反对派的屠刀,都体现出了钢铁般的毅力与坚贞的时令。 

    这是一群敞开、心爱的年青人。他们张开双眼看国际,他们寻求真理救我国,他们百川归海找安排,他们一腔热血卫崇奉…… 

    当年寻求民族解放,需求青年。现在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我国梦,相同需求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斗争。 

    在党的生日行将来临之际,回忆一群年青人千里寻找真理的进程,让人不由慨叹:在年青的时分,将自己的人生抱负与国家的出路命运紧紧联络起来,与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结合起来,才干做出无愧于年代的成绩。 

    (作者:档案君) 

    本文档案资料参阅自“不忘初心”——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前期传达陈设、国家博物馆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3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