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4-09 09:55:14
  • 阅读(5415)
  • 评论(2)
  • 连年丰盈,库存足够—— 我国粮食供给能应对各种检测

    跟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延伸,一些粮食出口国约束大米和小麦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延伸致使劳动力缺少和供给链中止,或许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

    面临国内一些对粮食缺少的忧虑,相关部分担任人和权威专家承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明,我国粮食连年丰盈,粮食库存足够,稻谷和小麦库存均能满意1年以上的消费需求。我国有决心应对有或许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牢牢端稳"饭碗",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库存总量居前史高位

    农业连年丰盈、库存足够是我国有才能有底气应对有或许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重要"本钱"。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档经济师王辽卫表明,"我国粮食16年接连丰盈,当时粮食库存总量处于前史高位。国家粮食商场宏观调控才能不断增强,整体上坚持了商场价格平稳新加坡试管婴儿运转,对安稳物价总水平、宏观经济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值接连5年安稳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坚持在95%以上,稻谷和小麦两大主粮彻底完成了自给自足。库存足够是粮食商场"稳压器"。我国粮食库存首要包含政府储藏、政策性粮食和企业周转库存。其间,政府储藏包含中心储藏和当地储藏。中心储藏粮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宜存率到达98%以上。当地储藏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地",主产区储藏规划坚持3个月的销量,主销区坚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坚持4个半月的销量。

    大中城市还建立了满意商场供给10天至15天的制品粮油储藏。在中心和当地政府储藏种类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等口粮种类份额超越70%。除上述政府储藏外,2004年以来,我国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收买价收买,政策性粮食库存高企。别的,多元商场主体还建立了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的商业库存。

    从现在来看,我国小麦和稻谷等口粮种类库存处于前史最高水平。稻谷供给富余,估计2019年度结余1430万吨,已接连多年结余,阶段性过剩特征显着;小麦供求平衡有余,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算2019年年度结余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已接连7年产大于需。稻谷和小麦不只没有缺少,还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

    "疫情导致首要粮食出口国采纳的约束出口办法,或许会加重国际商场粮食价格的动摇,但对现在我国粮食商场的影响不大。"王辽卫说。

    适度进口,以优化粮食供给结构

    适度进口是我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我国活跃开展粮食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还要进口超越1亿吨的粮食。"这是因为我国粮食存在结构性缺少问题,有用供给缺乏。尽管稻谷和小麦接连多年产大于需,可是优质小麦和大米供给缺乏,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缺乏20%。需求经过进口调剂余缺,优化供给结构,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全体水平。"我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说。

    从种类看,我国小麦和大米进口量很少,以2019年为例,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值的1.8%和2.3%。因而,一些国家约束粮食出口对我国口粮供给影响不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进口粮食的一起,也在出口粮食,2019年我国大米出口多于进口20多万吨,成为大米净出口国。

    我国粮食进口首要以饲料粮和大豆为主。玉米是三大主粮之一,也是首要饲料粮之一。2019年我国进口玉米479.3万吨,同比增加36%;与此一起,大麦、高粱、玉米酒糟和木薯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均有所下降。大豆是我国进口的首要农产品,其间大豆进口量占农产品总进口量超越70%,是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首要原料。饲料粮和大豆是一些粮食生产大国影响经济开展的重要农产品,现在还没有成为这些国家约束出口的农产品。

    粮油商场供给足够运转安稳

    粮食安全国安,粮价稳百价稳。"我国粮食供求整体宽松,彻底能满意人民大众日常消费需求,可以有用应对严重自然灾祸和突发事件的检测。"王辽卫说。

    全球性粮食危机频频发作,不断检测着各个国家应对粮食危机的才能。近年来,我国经历过2003年非典、2008年南边雨雪冰冻灾祸和汶川地震等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祸的重重检测,经历过国际商场几回"过山车"式的粮价大幅动摇,特别是在面临2008年国际粮食危机期间,30多个国家呈现粮荒乃至引发社会动乱,但我国粮食商场仍然坚持安稳。

    本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再次成功化解了交通物流不畅环境下粮食供给的问题,保证粮油商场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国内粮油商场平稳有序运转。据了解,疫情前期,大众居家不外出会多购买贮存一些粮食,因为超市、卖场等零售商场货源足够,时间短的群体性会集购买也得到了满意。现在居民收购米面油心思安稳,国内米面油供给有充沛保证。

    经济日报·我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4  收藏